关键词:数字海洋工程;教学内容;考核方法;教学改革
1 引言
随着我国数字海洋建设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智慧海洋”概念的提出与建设,未来将需要海洋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高级信息人才。目前我国已经有10多所高校开设海洋技术本科专业,专业方向涉及电子、通信、声学、测绘、遥感及GIS等。其中测绘、遥感及GIS方向为主的本科学生开设“数字海洋工程”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围绕数字海洋建设的相关基础技术课程较多,因此目前国内高校开设此课程的非常少。我校自2009年开始面向海洋技术专业学生开设“数字海洋工程”课程,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数字海洋工程在简单介绍课程必要性与建设进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课程教学安排和课程考核方法。
2 课程必要性与建设进展
2.1 开设课程必要性
“数字海洋”伴随“数字地球”理念应运而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海洋管理、调查、研究、开发、利用、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海洋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科学工程, 具有空间性、整体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1]。为在海洋竞争中获取信息优势, 美、英等国已将科研尖端力量和大笔资金投入数字海洋工程。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于1999年首次提出了“数字海洋”的概念和中国“数字海洋”发展的基本思想[2]。我国在2001年启动数字海洋项目建设,2004年实施了近海海洋综合调查和评价专项( 908专项),确立了建设“中国近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的目标,并于2011年12月全面建设完成[3]。我国建成了全球第一个数字海洋系统,并正式发布了首个数字海洋公众服务系统“ iOcean”[4]。目前国家与省级节点建设与应用已经完成,市县级海洋管理单位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利用最新相关技术正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5]。
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智慧海洋”的概念伴随“智慧地球”理念应运而生,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王恩辰等[6]提出建设海洋牧场 2.0 版本——智慧型海洋牧场,智慧海洋建设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为推进我国数字海洋的建设,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与普及数字海洋建设的知识,在高校相关专业中开设数字海洋建设相关课程是必要的,特别是拥有海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校。开设此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数字海洋的基本内容、我国数字海洋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树立学习海洋技术专业的信心,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开设“数字海洋工程”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2.2 课程建设进展
目前我国处于数字海洋建设与应用的初级阶段,将来对各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需要是必然的。据调查目前国内高校与数字海洋建设密切相关的本科专业开设此课程的还非常少。
海洋技术专业是我校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是全国第一个培养海洋信息技术人才的本科特色专业,2008年第一批入选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被遴选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入选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2015年确定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
我校自2009年开始此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国内无参考文献资料的情况下,不断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成绩评定办法。2015年本系列课程的教学研究被确定为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海洋技术专业自创办以来,截止到2016年培养方案已经进行过6次修改。本课程经历了三次调整,第一次是在2010级以前的3个培养方案中,本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32学时(含4学时实验)。第二次是在2012级培养方案中,本课程设置为专业主干必修课程(第七学期),32学时(含4学时实验),配套有课程设计1周,开发实习2周(其中2012级已经完成教学)。第三次是在2014级培养方案中,本课程设置为专业教育平台的必修课程(第七学期),32学时(含4学时实验),配套有课程设计2周,开发实习3周。在2016级培养方案中,与2014级的设置相同。
3 课程教学安排
3.1 课程性质与学时安排
以2012级培养方案为例,本课程是主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先修课程是GIS原理与应用、海洋测量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等。本课程的作用是:在已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拓展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了解数字海洋建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字海洋核心系统和数字海洋的关键技术,完成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领域数字海洋工程设计、开发、建设、数据采集和系统维护管理的能力。
本课程为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开设,每周二讲(每讲2学时)。总学时为32学时(2个学分)。课程内容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理论教学,为28学时,学时分配见表1;第二部分是实验教学,为4学时。
3.2 教学内容安排
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由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开发实习构成,以管理需求的系统开发为终极目标,课程体系的特点是理论结合实践、综合性较强、面向海洋信息管理的需求、学生相关知识基础较差等[7]。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如下:
(1)课堂教学内容
2009年第一次开设“数字海洋工程”专业选修课程,基于当时公开出版与数字海洋建设相关的图书资料非常少的情况,未给学生指定教材,任课教师主要收集了相关内容进行讲授。
截止2015年,公开出版数字海洋建设比较相关的图书非常少,主要有海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邵全琴等,2001);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技术与方法(苏奋振等,2005);数字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边馥苓,2006);中国数字海洋——理论与实践(石绥祥等,2011);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周成虎等,2013)。以上图书的内容各有侧重,个别图书出版时间比较早,随着数字海洋建设的迅速发展,新技术不能更好的体现,因此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另外公开发表的参考文献资料也非常少。
基于以上相关文献资料的总体情况,2014年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2015年针对海洋技术专业2012级学生第二次讲授此课程,讲授内容的确定原则是:以教学大纲内容为主线,参考相关图书的相关内容,适当补充最新的数字海洋建设技术发展动态的内容。课堂教学授课的主要内容见表1。
实验教学环节共4个学时,安排二个实验项目,一个是“海洋空间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设计”;另一个是“数字海洋工程功能开发”。每个学生在指导教师与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完成,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教学目的与内容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