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

您当前位置:首页>>案例实践 >> 国土

不动产统一登记,布局新蓝海

发布日期:2019-04-23 发表者:gly 浏览次数:1262次

       自2015 年3 月1 日,不动产统一登记正式实施以来,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已开展了四年。随着围绕工作进行的,不断的业务整合、流程梳理与机构体制改革,以及不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数据整合与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不动产登记工作进展迅速,并有望在2020 年实现效率上的指标性提升。

       而随着不动产登记工作未来逐步向新的管理阶段迈进,对于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地理信息企业也应积极在不动产相关业务及产业链的技术层和应用层着手布局,充分利用先行者优势,提前抢占市场。


      不动产登记仍任重道远,未来两年是关键

       据自然资源部2018 年6 月发布的调查统计,全国335 个城市、2853 个县区共设立3001 个不动产登记办事大厅,3.8万个窗口,8 万多一线登记工作人员平均每天为30 多万企业和群众提供不动产登记服务。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我国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到全面运行阶段。

       不过,不动产统一登记涵盖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类型,从不同类型领域的登记情况来看,还存在明显的登记工作进展及信息化建设情况的不均衡、不同步状况。就目前情况来看,土地登记和房屋登记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登记、交易、审批业务中已广泛应用信息化实现业务梳理、流程精简。而林权、海域的登记情况各地不一,且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对林业、海洋的管理长期处于独立管理状态,信息化积累不足,且数据标准和业务流程均不同。但随着自然资源部及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相继挂牌,对于上述各类不动产类型实现统一的管理,以及对薄弱领域的重点建设势必会加强。

       再有,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城市在不动产登记上也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市县信息化基础薄弱,不动产登记数据和相关信息质量差,造成辅助的外业测绘工作量大,并且信息平台难以支持业务办理。另一方面信息共享不到位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造成对信息化建设及登记工作的障碍。

       此外,不动产登记的效率及便民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升。据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对16 省营商环境调研显示,“最多跑一次”实现的比例约为30%,“一窗办理”实现的比例约为70%,不动产统一登记作为这其中重要的部分,明显还在路上。既有系统不稳定,指引不清晰,不少材料仍需线下提交的问题;还有宣传不够,群众对于信息化办理或微信等辅助平台知晓度普遍不高的情况。

       总之,当前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全国“两会”期间,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也就不动产登记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等问题明确了解决方案。3 月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明确2020 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力争全部压缩至5 个工作日以内。值得期待!



       拥抱新兴科技,提升不动产服务效能和价值

       不动产登记领域信息化建设虽然如火如荼,但限于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且主要面向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服务领域,在新技术领域研究及应用前景上往往被忽视。不动产领域的科技运用其实大有可为。

image001.jpg

不动产登记人脸识别系统


image002.png

印刷文字识别


       首先是人脸识别,目前已有广泛的尝试和应用。基于人脸识别的不动产登记及信息获取,将能提供一种安全便捷的获取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方式,包括登记人身份信息、不动产情况等,这样办事群众只需要携带相关身份证件,甚至无需携带任何证件,即可进行不动产登记及相关业务,从而缩短业务办理时间,解决排长队、多跑路的问题。

       目前,很多地市推出了人机交互的办理模式以及借助身份证、指纹及人脸识别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终端。但是也存在着用户操作不便、仍需在自助终端前排队等待的缺点。其症结在于,自动化的登记对于基础数据的完整及准确度要求高,且有对身份信息、房产信息等隐私或加密信息的需求。不过,随着不动产登记登记及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人脸识别与不动产业务的结合也将逐步深入。

       再有就是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区块链服务于实体经济”一直是大家在重点关注的概念之一。通过将区块链技术与不动产挂钩,连接房产开发商与金融机构及其用户,将不动产交易纳入到全球“数字化信用社会”布局中,从而可发挥不动产交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全国首张不动产区块链电子凭证在湖南娄底诞生。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电子存证的领域,能够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和财产记录匿名登记等问题,也方便了公众对其监督,实现司法透明,更加公正。2018 年6 月,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全国联网。在此背景下,大数据的应用将会在不动产工作中迎来新的价值。依托全国四级联网的不动产登记大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加工,能够充分发挥不动产登记大数据的资源资产属性,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

image003.png

纸质不动产登记证明与电子证明比较


       大数据的应用将助力不动产登记从“业务化”转向“数据化”。从而帮助中央及地方政府对房市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例如房屋保有量、房屋空置率、买房租房等情况,从而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调控措施。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开端,信息技术在不动产特别是房屋设计、建造、租售等全链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开发商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进行房屋设计、建造,运用AR/VR、BIM、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房屋租赁、销售,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服务于更广泛的生活、商业服务,这些相关领域的信息化提升,也将进一步促进不动产登记的深远发展。


       不动产管理开发,地理信息企业能否开辟新蓝海

       从目前不动产登记情况来看,基础的登记服务进展非常快。笔者预计,2020 年后不动产工作将从登记阶段进入到管理开发阶段。进入到这个阶段,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与产品、价值、商业进行链接。对于地理信息企业来说,现阶段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市场已经非常有限,未来应当利用其与不动产管理及开发相匹配的规划能力、空间服务能力,果断冲入新的蓝海市场。

       首先,深入到不动产管理、评估等业务。近年来,GIS 与专业模型的集成、结合,一直是GIS 领域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随着各地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逐步完成、完善,下一步工作无疑是加强对不动产的管理,GIS 应以其强大的多源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能力,与不动产管理系统、房产评估系统等各类系统及模型相结合,拓展GIS 服务领域,在促进不动产相关工作信息化延伸的同时,实现GIS 与其他领域的优势互补。

       第二,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不动产具有体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特性。掌握了各级不动产数据,无疑也就掌握了各级城市的运行现状及特性。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逐步完成、完善,特别是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全国联网之后,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系统不仅能进行不动产基本的登记、发证工作,更能服务于经济、社会、法制、政策等方面。一方面,从技术角度上可以做到“人房互查”,也就是一个人在全国买过几套房,只要进行过登记,就有望依法查询。特别地,这将有助于公检法机关对于房产纠纷、腐败等的处治。GIS 企业也当借助在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长期耕耘,深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随着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进行,GIS 可以有更深入的应用,挖掘技术及服务深度,可以提供房市价格趋势分析,为短期的房市调控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撑,为长期的供需关系调控以及城市的经济建设提供辅助决策。

       第三,帮助制定房地产税征税方案。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房地产税,不动产统一登记虽然不是开征房地产税的前提。但随着房地产税立法节奏加快,房地产税的征税方案的制定势必要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数据为依据。同时,房产税与不动产各环节税收密切挂钩,其管理的信息化也必然与不动产登记紧密关联。未来,各级政府及财税机构,势必也要以GIS 为载体进行房地产税相关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构建,全面准确直观反映税源状况,实现对不动产税源信息的自动化、系统化和可视化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