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您当前位置:首页>>案例实践 >> 其他

社会治理的信息化路径

发布日期:2018-01-19 发表者:gly 浏览次数:950次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在不断地向着信息化的生活迈进。信息技术也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嵌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构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方式。以典型的出行为例,导航APP 改变了我们出行的固定模式。我们不仅可以获取正确的出行路径,而且能够获取道路的实时拥堵情况,以便随时调整出行计划及出行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跃迁式发展,公民在行为表达、信息传播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时候,政府不仅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的技术升级,也需要适应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对政府公共服务内容与方式产生的新要求。进而,社会治理模式也必然走向革新。


       信息社会下的公共治理模式 

       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和社会治理中的运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政府工作中的最初运用是办公自动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来代替手工作业,提高办公效率。第二阶段较为关注依赖于政府网站或信息平台的在线服务,如申请服务、在线登记等。政府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向公众发布信息、完成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在不同政府部门以及不同层次的地区治理中的运用。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逐渐参与并深入到政府的社会治理工作中。此时,信息技术渗透到政府的各项工作和工作场所中,但分散化的应用也造成了互不连接的“信息孤岛”。

       也正是在“信息孤岛”这一困境之下,电子政务开始走向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整合,以期实现协同治理。并以逐渐深入了解社会治理需求,整合各种信息化手段,调动各方资源,服务于社会治理及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智慧城市”……中国已经进行了一次次社会信息化、智慧化的建设与升级。这改变了政府的施政方法,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城市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的运行方式。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不同区域、部门、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的收集和共享,从而能够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最优化运用。此时,从以政府组织中心的服务,转向以社会为中心的服务,服务的提供主要由邻里互动、社区互助、非营利组织与市场机制等自主构成,政府需要做的是促进他们之间更加紧密地互动与合作。

       这些方式的改变是符合当前国家以及各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一是有利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实现社会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二是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三是有利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从公共到个性 社会治理的模式变革

       应该认识到,社会治理不单单是项政府行为,也不仅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治理与被治理的角色演绎。在信息技术的发展重塑着人类的交往结构和交往模式的同时,政府治理能力也被寄予新的期望。这种期望不仅表示对管理方式与手段的进步的期望,还表现为对由共性治理转变为对个性需求的满足。

       信息社会的碎片化生存状态,使得共同的意义难以加以寻求。这导致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一刀切”的方法不再有效。公民在要求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转而要求政府对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作出回应,并以此评判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质量。


1.png


深圳市智慧管理与服务模式


       一方面,政府缺乏必要的手段来感知公民个性化需求的内容,无法判断这种需求的必要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政府并不是全知全能的,政府也缺乏相应的能力来有效地相应。更为现实的是,信息社会因多元化而变得复杂化,它需要政府去主动感知、聚合各种信息,更为积极地收集来自公民的需求信息,真正走进公民的日常生活世界,不断地自我更新与调试,实现可持续的治理与服务。

       依靠智慧感知、信息挖掘、云计算、虚拟现实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社会治理的问题发现、隐患处理变得更加智慧化。通过多源的信息接收设备,将社会治理扩展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就身份信息的基础型数据库即可对城市人口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视频监控及时处理问题隐患,通过搭建平台能够实现政府招商与企业入驻的高效对接。

       社会治理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实现主动、高效、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解决传统的电子政务存在的数据壁垒、信息孤岛、信息超载等问题,即实现服务于大众的社会治理,也逐步促进单独的企业、组织、个人的社会生活需求。


       社会治理信息化的深圳实践

       以深圳市为例,深圳积极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之初出台了《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确立了基于信息共享的集约化建设模式,积极营造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坚持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同时,深圳搭建了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加强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深圳市有诸多创新举措,搭建了各种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率先实现电子公共服务数字证书一证通用;率先开展全市党政机关信息安全联合检查;率先将信息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率先建成党政机关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平台等。

       深圳逐步推动全市以及各区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各区形成自己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用于区域地理信息综合查看和展示;区域网格化管理平台,对区域内部进行空间划分与编码,实现区域内部的精准管理;针对特殊人群、重点地物等建立的安监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动态化监督与管理;还有针对多个业务部门系统的集成,这些都极大推动了政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目前,深圳市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状,不同部门数据共享、协调行动或指挥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并且针对同部门的业务需求,实现了管理的精准化、专业化。下一步,深圳市将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前沿科技,继续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加强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深圳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积累了良好的经验,促进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搭建了包括网络平台、电子政务云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全市统一信息化支撑体系,在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织网工程为例,深圳市网格化管理开展较早,2005年左右全市划分为9000 多个网格,2017 年则上升为20000 多个网格,深圳市约有16000 多个网格员。在社会治理方面,深圳市将城市隐患分为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两个大类,下面再有20 多项二级分类,146 项三级分类。


2.jpg


深圳市龙华新区“织网工程”系统结构图


       融合网格化信息化,构建综合治理新模式。网格员配备PDA 移动终端(手机),依托街道管理运营中心,PDA终端具备命令接收、即时对讲、日志上报等功能,实现信息、图片、录音、影像与管理平台对接。由管理运营中心研判、分发,部门快速响应、处置、反馈,后续管理运营中心进行跟踪、督办,构建一套快速发现、处置的信息化工作模式,构建综合治理新模式,有效保障辖区的平安稳定。

       通过网格建设及业务梳理,从数据上挖掘出人口、法人和房屋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深圳2000 万人口的关系大图,把人口、法人和房屋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关系网。在这个基础上将提供人员查询、关系查询等功能,还开发了一些服务市民的特色项目,既为办事群众带来了便利,也提升了政府政务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