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

您当前位置:首页>>案例实践 >> 国土

临海国土信息化:从数据中创造价值

发布日期:2017-02-21 发表者:gly 浏览次数:939次

张小勇,临海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主要负责一张图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地籍,建设用地等各专题数据库建设,数据管理等工作。

从杭州乘坐高铁,大概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来到了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的临海市,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现代城市繁荣昌盛为一体的古城新市。在从车站前往国土资源局的途中,笔者也感受了下文天祥笔下的临海:“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不过我们此行的目的不是赏美景,而是探寻这美景背后的“管理者”,临海市“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它是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管理与应用?使临海成为“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典范。

在临海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我们见到了忙碌中的张小勇主任,听他畅谈临海市“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将要发挥的作用。

 

数据质量是核心与关键

临海的国土数据库建设启动比较早,在台州市的标准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就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开始建设。张主任就目前临海市核心数据库建设情况做了详细说明:“按照市里的标准,我们又做了一些修改,目前已经完成了土地储备、土地交易、土地整治、农村综合整治、增减挂钩等一批管理数据的入库,这些数据因为随着报批、交易等的进行,也是实时产生的,需要实时更新;一些基础数据,如二调数据、规划数据、影像数据,区片价、基础地价等,作为基础数据不必实时更新,可能是一年一次,或者说五年一次、十年一次,才会更新,这些内容我们就不轻易改变了。

“相对于台州市的建库标准,我们临海市多了几个字段,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调整?比如我们增加的历史回溯功能,一地块所有权可能经过了几方转让,要查找这一年来转让的所有历史关系,就可以通过这个历史回溯功能查清楚,从而理清接下来要做的内容。同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也在执行标准上做了一些删减,例如一些企业的技术编码证,和我们的土地没有直接关系,数据量又大,就直接做了删减。总之,原则就是在市里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设置更好的满足我们临海数据库建库的标准,再按此标准建库。”

在谈到数据质量问题上,张主任也是信心十足,“我一向认为数据位置准确性非常重要,一旦出现错误将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其他区域的数据,所以矢量化的质量就是我们数据质量的体现,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我们在数据质量这一块做的非常仔细,GIS平台合作商中地数码投入了大量人力帮助我们完成数据建设,采用最新的测量好的地籍数据作为底图,哪个地方属于哪条街道,误差不会超过5厘米,精度很高。”

  

从数据中挖掘应用价值

在“数据为王”的时代,数据的作用不言而喻,就国土领域而言,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核心数据库的建设中,张主任也谈到,“举几个很实用的例子。第一,历史查询。比如查询1999年批地的批次、面积、地块、位置,等等,都能通过数据库清晰查到,为分析服务提供历史依据;第二,能源资产变动。比如今年是你从事农转用工作,明年是我,在变动的过程当中,涉及的历史转让等问题就可以有存档数据可循,不会出现操作上的问题。再比如土地开发项目,如果没有入库的话,会出现很多重复开发的情况。而相关数据全部入库后,不管人员如何变动,如何调整,经手人是谁,都可以清清楚楚的查到。供地也一样,哪几个批次,哪一年,哪一处地块,什么地方没有供,什么地方供了几次,都可以清楚的查明;第三,基本地价。原来是看图纸确定的,要根据一块土地的面积、位置等一系列因素计算这个基础地价,是高是低。现在有了相关数据,系统就可以直接报出地价是否合理,如果高了,原因何在,避免错误的发生。”

“这些作用都是我们根据实际应用总结出来的,中地公司和我们一起前前后后整改了好多次,才达到现在的精准定位。当然,数据的价值还不止于此,我们会在实际应用中继续发挥它们的价值。”


解决缺失历史数据矢量化问题

国土数据量庞大,建库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张主任谈到,“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矢量化这一块,因为许多数据历史资料是很欠缺的。举几个例子,比如农民建房,要确定具体的位置,查清这块地的农转用批次,供地等等,再根据最新地形图确定,没有的要实测,然后进行处理。再比如通信公司的基站,新增加的基站都要经过实地测量来确定。还有像一处面积较小的电信房,在它的外围建立了一处大厂房,原来的小房子在地形图中就找不到了。这时我们需要找相关通信公司,确定实际位置,重新登记,保证地块100%不会出错,这是非常关键的。有时利用一些旧的地形图确定的大型项目的征地范围,会因为外围围墙挡住农用地采光而缩减一到两米,这样我们进行实测的时候,按照围墙计算区域就会产生错误。要利用原来的地形图及最新的地形图,通过坐标、高程等信息进行核对,纠正旧的地形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当有一些资料不全的情况下,我们会到台州市档案馆和省档案馆查找资料,把资料补齐,归档。”

“其他的问题比如国家制定地类的变化,1999年和2004年、2005年、2008年是完全不一样的,原来是八大类、后面三大类到现在十二大类。面对这种变化,我们的数据库也要与之同步,先把十二大类确定下来,再来处理老的地类。统一概念,逐渐解决。”  

“关于供地的历史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说一家企业,开始供了5亩地,随后增加至7亩、10亩、20亩,这种情况实际是在原有的供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的,而实际情况是重进计算新的供地面积,不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也没有收回原来的供地,造成了重复扩张,实际供地面积与数据记录供地面积不符,这些问题都需要历史数据的清晰记录,有迹可循。”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无论从数据数量还是从数据质量上来看,临海市的数据库建设都在浙江省名列前茅。张主任列举了几项数据,“在二调的时候,我们已经具有1:500,1:2000,1:10000等多比例尺城区地形数据,数据量是一般县市的4倍多。同时,我们目前的核心数据库建设在整个浙江省来看开展的是比较早的,在数据库全部完成以后,马上就能投入使用。”

“关于具体的应用,目标有几个。一方面是实现土地审批全流程的系统执行。在系统中可以查询土地相关的所有数据。只要打开系统,就能知道临海还有哪些地没供,哪些供地没开始建设。在土地巡查中,按照巡查路线,可以直接查看哪些地方还没有审批通过。对于不同科室和领导也设置不同权限,保证数据安全。领导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查看系统,随时随地实现办公。所有的数据最终都是为了这个系统而服务。另一方面,系统里面最关键的是统计分析功能。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临海市今年工业用地,保证多少面积,要通过分析功能,直接统计清算出来,为决策分析提供支持。”

“当然,功能要一步步实现,我们也经常会和中地公司一起,讨论一些具体的算法,如何更好的实现一些应用,依仗MapGIS底层基础平台,许多国土业务需要的功能可从底层进行设计,也容易实现。”

海量数据的积累和更新、信息系统的逐年完备,为临海市国土信息化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讯、互联网、云GIS平台、数据挖掘等的发展也将为其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正如张主任所说,“有时候不是系统做不到,而是我们想不到,只要想到了,做不做得到只是时间的问题。”